‘尸骨’未寒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
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
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东坡吃草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
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对联退敌北宋时期,宋人率招辽邦侵犯。居心求和的朝廷却引来一辽邦使者,出上联要宋人答对:三光日月星。
如对出下联则撤兵议和。此联看似简单,实不易对。
出句的数字恰与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对句所选数字对应事物都会多于三或少于三。恰逢回京述职的苏轼,大笔一挥,巧妙对上下联:四诗风雅颂。
该对联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由于《诗经’里面有“大雅”、“小雅”,合称为“雅”。加之“国风”、“颂诗”共四部分,故《诗经》亦称“四诗”。
对句妙语天成,辽使佩服至极。三人对必有我师苏轼与小妹、黄庭坚一日赏画,见上面题联有趣: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看是四字联,中间却各空一字,小妹建议为中间加字成为五言联句。黄庭坚抢对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则填: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轼略一思索,立即响应,填字使之成为: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纵观三人对联,苏轼最妙:“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其人之计苏轼挚友佛印。
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
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木鱼)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想起当日遭黄庭坚诈戏,心里一转计上心来,故意说道:“今日来向大师请教,向阳门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何?”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说出下句:积善人家庆有余。
苏轼抚掌大笑:“既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善,拿来共享吧”巫山河水一次,苏轼约其弟苏辙并佛印大师。三人结伴同游,佛印即兴出句:无山得似巫山好。
关键在“无”、“巫”谐音。苏辙对上:何叶能如荷叶圆。
苏轼听了,对弟弟说:以“何荷”对“无巫”的谐音,固然不错,但改作这样是否更好些:何水能如河水清。佛印与苏辙听了,表示赞同,以“水”对“山”,胜在对仗更加工稳。
联气小妹久未与友谋面的苏轼邀黄庭坚来家做客,小妹见兄长亲自出门迎接,便出了个上句相戏,句云:阿兄门外邀双月。“双月”合为“朋”字。
苏轼知小妹是和自己开玩笑,当即对道:小妹窗前捉半风。“半”对“双”,“风”对“月”,甚为妥贴。
有趣的是,“风”的繁体字“风”,半风即“虱”,意思是说小妹在窗前捉虱子。小妹气得扭头就走。
皛饭与毳饭苏轼复官后,曾跟黄庭坚乱侃:“我在牢里时,每天吃的是三白饭,照样很香甜,世间美味不过如此!”。黄庭坚奇问何叫三白饭,苏轼答道:“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这就是‘三白’。”
此事说过苏轼也就忘了。一日接到黄庭坚请帖,邀苏轼去他家吃皛(jiǎo)饭。
苏轼欣然应约,并对夫人道:“黄庭坚乃当世学士,读书甚多,他这皛饭定是稀珍之物。但等苏轼到了地方发现桌上只有盐、萝卜、米饭,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这被黄庭坚戏弄了。
又过了几天,黄庭坚也接到苏轼请帖,邀他去吃毳(cuì)饭。黄庭坚知道苏轼要报复,但又好奇,又想知道毳饭到底是何,最终还是去了。
苏轼陪着黄庭坚从早上海聊到晚上,把黄庭坚饿得前胸贴后背。实在忍不住催问毳饭呢?苏轼慢吞吞地答:“盐也毛(没,音mǎo,“没有”的意思),萝卜也毛,饭也毛,岂不是‘毳’饭?其实你一直在享用着啊。”
黄庭坚惊愕之后,两人同时大笑。死了好到了晚年,苏轼临死时,问环伺在床边的几许儿子问道:“你们说,死了好不好?!”小儿子神秘的抢答道:“一定很好。”
苏轼奇道:“你怎样那么肯定的知道好呢?!”小儿子道:“无论兄弟们想啊,若是不好,那些死去的人还不都回来吧。千百年下来没一个人回来,可见死了一定很好!”比方说他为了帮助他的小妹和秦观的婚事他的妹妹为难秦观说只有他对的上她的诗句才可以进洞房,诗句是“双手推开窗前月”当时苏见秦观对不上来,接着就给了他一个提示,、把一块石头投进了水中,结局秦观茅塞顿开,对了句“投石击破水中天”这样才成就了他们的好事。
等等苏轼的故事有很多很多的。..苏黄米蔡,苏轼的书画在当时是很多人都想求得的珍品。
而苏轼平时不会随时送字的,但他有个癖好就是醉酒醒了之后都要写字画画。因此相识之人经常用这种技巧得到他的字画。
有位武官对苏轼的字画也很有兴趣,不过和苏轼素不相识,无法使用此技巧,于是便找来一位和苏轼相识的文官,说如果能帮忙得到苏轼的一幅字。